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Tel:0755-86193667 86193647
Name:Summer _ QQ:1622982 514032062
E_mail:hotelcis@163.com
CRT Group Design(hk) Co.LTD. 人和时代集团(香港)有限公司
Name:Summer _ QQ:1622982 514032062
E_mail:hotelcis@163.com
CRT Group Design(hk) Co.LTD. 人和时代集团(香港)有限公司
夹缝中的品牌策划战略
Post by hotelcis, 2018-5-14, Views:这四个字的提出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,是一种国内企业与国际品牌(以及国企)的非对称竞争背景下提出的一种独特战略。如你所知,国际品牌在营销传播上的资源投入之巨,往往是本土品牌望尘莫及的,进而也成功的完成了对消费者心智资源的抢占。再加上其悠久的历史背书、规模性的优势控制行业话语权、中国消费者固有的崇洋购买心态。国企的优势就不用说了,嫡出总是不一样的,亲疏有别。
本土企业要生存。在面临国企和外企夹击之时,不得不也必然要选择游击战的方式面敌。而这游击战的战场,就在渠道上。选择合适的战场,运用优势兵力,才是行军之道。
为什么本土运动品牌会集体性地在二三线市场开专卖店?理由其实很简单,因为一线市场的商场优质终端早就被耐克、阿迪这些国际品牌统统占满了,对本土运动品牌而言这也只是不得已的渠道游击战。
再比如叶茂中机构服务的中韩冰箱,2011年创立的新品牌,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在全国乡镇市场构建了近万家的零售终端,利用的也是非对称市场下的渠道机会。一句话,暂时打不过你,那就绕开你,找一个打得过的对手先练练手,等练好了再和你干。
渠道为王的战略,是一个时代夹缝中的品牌策划战略,自然也伴随着颇多质疑和诟病,这战略的对错此处按下不表,重要的是,你是谁?你又该如何面对?
(注明: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和时代酒店vi设计 http://www.hotelcis.com )
说明:本设计百科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版权,或者错误,请与我联系,我会及时处理!谢谢。
Tags: 夹缝中的品牌策划战略
分类:酒店策划 | 评论:0 | 引用:0 | 点击这里获取该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 | 获取流量
或许你还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
Comments
Hot Articles
- 标识设计对企业所在的不同价值
- 无处不在的“标标识设计”(一)
- 标识设计上取得的绝对优势
- 品牌策划与营销策略决定了其价值成...
- 神奇的标识设计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用...
- 为标识设计提供一个解决方案
- 能的品牌策划提供的一些启示
- 存在着显著的标识设计差异特点
- 运用标识设计
- 夹缝中的品牌策划战略
-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...
- 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...
- 酒店和VI设计之间的理解、共鸣
- 借势标识设计的基础所在(二)
- 企业与VI设计的互动和沟通
- 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...
New Articles
- [05/14]夹缝中的品牌策划战略
- [05/14]运用标识设计
- [05/14]标识设计对企业所在的不同价值
- [05/14]存在着显著的标识设计差异特点
- [05/14]能的品牌策划提供的一些启示
- [05/14]为标识设计提供一个解决方案
- [05/14]神奇的标识设计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
- [05/14]品牌策划与营销策略决定了其价值成长的模式
- [05/14]标识设计上取得的绝对优势
- [05/12]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[05/12]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[05/12]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[05/12] 品牌的价值成长思维的陷阱(一)
- [05/12]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—造势(五)
- [05/12] 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—造势(四)
- [05/11]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—造势(三)
- [05/11]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—造势(二)
- [05/11]标识设计中的借势三部曲:应势—借势—造势(一)
- [05/11]无处不在的“标标识设计”(二)
- [05/11]无处不在的“标标识设计”(一)
- [05/09]借势标识设计的基础所在(二)
- [05/09]借势标识设计的基础所在
- [05/09]品牌策划做得越大越好
- [05/09]将标识设计与企业联系起来
- [05/09]企业的设计力量